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識人適用

2014年底帶我的主管離職後,基於對於案子的熟悉度,上級希望我暫時代理她的職位,原本她手上的部分職務就交接到我身上,包括了兩個案子,還有她門下的兩名組員。印象很深刻的是主管離職前告訴我,有不懂的地方就盡量的問,大家都會想辦法幫助你解決,因為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我一直聽從她的忠告,因為憑我一隻菜鳥,別說撐起一片天,連天上飄過一片雲,就開始擔心打雷下雨,還好我的主管有求必應,不斷提供正面的能量,讓我不必總是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

半年後,也就是2015年四月,上層主動調遷我為管理職,我明白公司對我有一定的期許,卻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單論本質學能,部門內多的是英雄豪傑;單論資歷,我更要排到門外,雖然看不懂這局是怎麼下的,只能本著一貫的態度,盡力的將交辦的任務做好。只不過,換了個職位,不是光靠盡力就可以達成使命的。雖然對於領導,在十年前下部隊當排長時,連長便和我說:肩上的官階是用來扛責任的,不是拿來出操的。顯然的,換一個職位,必須換一個腦袋思考,當一位值得信賴的研究員與當一位值得別人效力的小主管,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截然不同。

於是,我開始向仿間的讀物取經。陸陸續續讀了這樣說,成為一流的主管(先覺出版)、台積DNA : 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練課 (天下文化)、工作DNA. 駱駝之卷(大塊文化)以及第一次當主管就該學會的領導技巧 (大樂文化)。書中有些概念讀起來,是懂非懂,比如「主管不必被部屬喜歡,但一定要被信任」、「與其想掌權,不如勤溝通」,雖然大部分的論述或故事當下讀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卻在幾天後全還給了作者。畢竟管理是種人的智慧,也可以說是種藝術,不像工程有手冊可查、科學有邏輯可循。 
真正讓我對領導有所體會的,是走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六月份帶隊上雪山的那三天。20名團員的組織大小就像我們的部門,隊員們上山的目的包羅萬象,有人上來圓夢、有人跳脫現實、有人想紓解工作壓力、有人想捕捉高山美景、也有人把爬山當鍛鍊,有人糊裏糊塗地報了名,也有人被朋友硬拉上山。無論動機為何,一到了山上,所有團員自然形成了生命共同體。好的嚮導,不是將所有隊員通通都無條件的帶上山頭,而是在評估天候、路況與隊員身體狀況後,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隊員們此行的目的。

嚮導的使命
是在行進過程中,隨時注意隊員身體狀況,給隊員安全感,
明確的說明行進的時間與地點,讓隊員有目標,對未來有期待,
適時的分配任務給隊員,讓隊員有歸屬感,互相扶持。
我們謹慎的恪首三個應該、一個禁忌。
應告知,是否有告知;應注意,是否有注意;應作為,是否有所作為。
最大的禁忌就是「遺棄隊員」。

登山如此,工作亦然
每個人工作的目的也不同,有人為了實現理想、也有人為了養家餬口、也有人想交朋友、當然也有人只為了和家裡的人交代。一個案子的進行,需要各研究員的分工才能完成。
英明的主管,並不是將每個研究員都訓練成通才,而是在了解研究員的特質、處境後,識人適用。

主管的職責
是在工作與生活中,給研究員都有成長的空間,
案子的執行,讓研究員有明確的目標,對計畫的來攏去脈有一定的了解,
促進研究員思考,以討論代替指令,
我的上司們用以上的方式,讓我快樂的工作,
我期待能將此快樂傳遞給與我合作的夥伴,
因為Pleasure in the job puts perfection in the work

嚮導們各有各的領隊風格,主管也是。
相較起專業能力,管理能力是比較需要時間累積的,
很幸運的,我屬的部門團體中,就有很好的榜樣可以學習,這是書本上和Google都找不到的珍寶。也許幾年後,對於領導的體認會推翻今天的想法,也有可能,我根本不是塊當主管的料,
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