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戀愛紀念冊2015 (下)

808號房裡的玻璃窗,將老城的風情萬種隔絕在外,清挑熱情的空氣經過層層過濾後吹進房內已成冷冰冰的氣息。我懷念著曾經被早晨熱風喚醒,熱呼呼的催我盥洗出門的台南。放眼望去是沒有生命的辦公大樓,以及毫無血色的百貨櫥窗,西門路這一帶亟欲聚集商機的高大樓房,像是快了好幾拍的音符,與周遭的房舍形成鮮明的對比,混不進整首台南的緩慢小調裡。
走進定價640元新台幣的飯店西式早餐,玲瑯滿目的精緻料理,卻遍尋不著帶給台南人活力的虱目魚鹹粥、刈包或是牛肉湯。遊客們從異地千里迢迢來到府城,吃到是標準化、制式化的飯店料理。
還好,出了飯店大門,熟悉且悠緩的朝氣,帶領我們展開一日的步行之旅。坐落於中正路與忠義路十字路口的林百貨,是今天的第一站,我們與從高雄來的小胖在此會合。這棟自日據時期保留至今的老雜貨店,在戰後多次易主後,在去年以華麗的姿態重新開幕,這讓我聯想到屹立在倫敦的哈洛德百貨Fortnum & Mason老茶行,遊客們絡繹不絕長達近兩百年,也近乎成為倫敦百貨的代名詞。
佔地不大的林百貨,為了維持流暢的參觀動線,遊客們得在騎樓等候服務人員指示,排隊入場。五層樓的建築,充滿濃厚的台灣味,古早的磨石子地板,指針式電梯,店裡頭賣的幾乎是Made in Taiwan的商品,質感自然就好一些。秉棄了一般商場一樓賣的是粉味精品,這裡講究的是民以食為天,賣的是點心、茶食糕餅,物美價廉,自用或送禮都合宜。
大我一屆的系上學長非常有眼光,在三樓創立了一間台灣茶奶茶蛋糕店,可惜學長今天不在店裡,否則就可以大家一起喝喝茶、敘敘舊。
今天的孔廟格外熱鬧,好多小朋友來此做校外教學。這裡不收門票,但是要小心別被樹根絆倒,這就是台南人可愛的地方。,
颱風剛過境,所有的樹被吹得東倒西歪,葉落滿地。
美國的孩子從小逛偉人紀念碑於是有根深蒂固的英雄主義、英國的小孩子逛博物館養成對萬物的好奇心,台灣的小朋友希望能藉逛逛廟宇,耳濡目染儒家以禮仁為本的修養。

依偎在孔廟附近的台灣文學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與台南愛國婦人會館皆是完全不收門票的景點,葉老先生偕同一群作家,用文學作品,唱紅了台南。不諳文學的派克猴子,反倒是被這些磚造的老古厝給吸引,以及她身上暫時被披上的七夕情人節外衣。
我何其幸運在充滿物質文明的時代,依舊保有著顆不寂寥的心,讓愛情的光芒不時的照進心窗,燦爛耀眼。
若不是身旁有Polly,我便無法體會這些情人節裝飾的優雅與美麗。
打從我右手牽起Polly左手的剎那,就開啟了這一生的戀愛旅程,
一起吃喝跑跳,穿越山海之間,一同經歷歲月流轉,共享生命樂章,
共同浪跡天涯、聽雨追風,欣賞地球的輪廓,也欣賞我們內心的風景。
一直以來,我們毫不吝惜的將銀行的存款換成共同回憶的儲蓄,
工作總會退休,錢財隨時可以轉移,生命卻是一部誰也無法喊停的電影,
留白了就再也無法倒帶。無論結局是悲是喜,很高興你能當電影裡的女主角,與我共舞在人間的舞台。
雖然我優點不多,也不甚貼心,但是我信守承諾,
要讓你看到人性最真誠的一面,帶你看看世界是多麼美好,
我們說好要一直燃燒生命的熱情,分享生活的感動,直到走下人生舞台那一刻。
我試著將自己對台南的情感一一傳遞給Polly,
儘管這幾年這座古城慢慢地走向繁華,連我最懷念的校園,也換了嶄新的面貌,
我想老榕樹看到我帶著女朋友來探望,心裡一定很開心。
不知道你不記得六年前的春天,我們在這裡與一大群乳臭味乾的小毛頭排隊,從天亮排到天黑,只為了近距離的看王力宏的校園演唱會,他的歌我一首也不會唱,卻也能跟著大家搖擺的不亦樂乎,或許這就是青春吧!!
跨過小東路,醫學院旁昔日頹圮的日式舊房舍,經整修復原後,納入了校園版圖,
紅磚迴廊,洋溢著寧靜的文教氣息。
都市更新在台南不適用,這裡多的是空地與老房子,修復老屋,再慢慢集結成街區,形成巷弄裡的新人文空間,反而讓台南人樂此不疲。我的台南朋友說,房子就要住透天的,頂天立地,住起來才踏實。
若Polly賦予我愛情,那麼這裡提供我滋養愛情的麵包,
從系上畢業逾十年了,走進昔日上課的老教室,心裡還是暖暖的,有種踏實的感覺,
複雜的微積分與死記的無機化學這輩子再也用不著,
曾經拿手的力學以及有機化學可能早就還給了老師們,

我感念在心的是在這裡,學習到了謙卑的做學問態度,
讓平凡的我,了解自己的環境與條件,腳踏實地的實現理想,
這是我身為一位成大人最大的驕傲。
圖書館更是我熟悉的地方,令人訝異的是,歲月並未在這棟建築物留下痕跡,
淡淡飄來的書冊的香氣,幾乎與十年前的味道無異。
在台北,生活變豐富了,看書的時間也少了,
身旁有了Polly,人生變精彩了,
卻再也回不去大學時代,教室、運動場、圖書館與社團間的簡單生活。
餐桌上與幾位好友敘舊寫入了戀愛紀念冊2015的最末頁,逝去的歲月,只能在回憶裡找尋,曾經在這裡相識的好友們,大多各分東西,或是步入了家庭的柴米油鹽生活。
我們倆不曾有過熱戀般的愛情,卻以穩健的腳步走了八年,
無論未來怎麼走,與你共度的時光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資產。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戀愛紀念冊2015 (中)

八月份,台灣陸續被兩個中度颱風夾殺,打亂了許多朋友的旅遊計畫,尤其是喜好爬山的山友們。其實颱風夏季拜訪台灣,就像冬季大雪降在歐陸一樣,稀鬆平常。整個月,上班的八小時,精神被禁錮在狹小的電腦螢幕前,專注於一行行代表著藥物特性的數據,偶爾睡覺時還會若有似無的擔心著如何改善分析方法。我頭一次意識到前輩們的忠告,工作窄化人們生活圈的魔力。而第一個被犧牲的就是派克猴子的旅行箱,荒蕪了近一個月,反映了一攤死水般的生活。第二個就是Polly,身為她男朋友也越來越不稱職,無論是相處的量與質都打了折扣。
就醫不能等到病入膏肓,生命的調色盤不能等到黯淡了才來後悔。縱然暫時沒有供我寫美麗詩文的素材,也無法有長途華麗的旅行,我奮力地跨越現實的藩籬,繼續寫我們的戀愛紀念冊,這次回到那座我心中永遠迷戀的城市、有說不完故事的老地方 - 台南。
走出車站,熟悉的陽光曝照著田野,也感動了胸前的與腋下的的汗腺,很快地讓汗水沾濕了整片的上衣,空氣中瀰漫著舒適的慵懶氣息,逼迫我們放下了平日疾速的步調,細細品味城市的紋理,開始靠著自行車與雙腿靈活運用,緩慢的閱讀著僻靜大街小弄。我們依著運河安平路直騎,沿路上的歷久不衰蝦捲、蜜餞、蝦餅、布丁、滷味、麥芽餅等老店,像跑馬燈般掠過我們的視線,但偶爾也會忍不住聞香下馬。
有的店面換了全新的裝潢,產品有了精美的包裝,不只滿足在地人的嘴饞,更擄獲了外來觀光客的心,一口咬下,盡是濃濃的道地古早味。嚴格說來,魚皮湯、肉燥飯、蝦捲或是豆花,都稱不上是人間美味,卻保留著這古老城市的庶民飲食文化。
午後的安平,我們隨著時光倒轉,散歩在安平港旁一幢幢矮樓的舊時光中。在台南市政府細心的經營擘畫下,讓舊日繁華的商業洋樓,以及日治時代的矮建築有了嶄新的面貌。我們可以認真地從牆上的老照片,了解這裡的過去,也可以在一旁的小店鋪,點一杯涼的,坐著乘涼。當教育部與反課綱的學生,為了幾個歷史書寫文字爭得面紅耳赤時,這些老房子,只是無言的、靜靜的看待政府的矯枉過正,學生們的淺薄無知,跟著時間與荷蘭人、日本人的遺風一起走入歷史。
在一旁的古藤老榕盤據了德記洋行的老倉庫,當時友善的台南人並沒有和榕樹計較,造就今日恰似吳哥窟塔普倫寺、宮崎駿動畫裡拉普達的景色。這些年逾百歲的老榕幸好長在這充滿人情味的舊城,在台北,樹與人爭地的下場,通常是被驅之別院或死路一條。
我們的戀愛紀念冊也在老榕的見證下,長長久久,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白髮蒼蒼時,還能緩慢的踏著自行車,再回到樹下來乘涼。
忘了上回握毛筆是何時了,但今日在朱玖瑩故居中,振筆疾書,有如神助。
對我來說,書法曾是小時候求學階段的一大奮鬥過程,費了很大的功夫去臨摹習帖。長大後才發現,左撇子的我能用右手寫字完全得歸功於書法筆功的調教,調皮好動的個性也因實習書法而能心定專注。留學後,更發覺書法蘊含著中華道統文化,是力與美的結合,尤其在事事講求效率、迅速的時代,書法的慢工,更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離開台南八年餘了,我不在的這段日子裡,老樓房、小吃攤與飲料店起了微妙的變化。更精確的說,深厚的文化底蘊吹起了在地復古的文創時尚,讓歷史注入了活水,也造就在地不少的商機,尤其一些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甘願與自己的故鄉對話、從古物汲取靈感,將台南的生活美學散撥出去。正興淺草商圈、府中街文創商圈的幽靜巷弄間,都是非常值得一逛的老房舍,年輕老闆會非常熱心的將他們手中的熱情,傳遞到遊客身上。
絕對不像淡水老街、三峽老街或松菸文創般的複製貼上、了無新意。
這些都要歸功於政府的用心規劃以及台南相對低廉的房租,給了有想法、有熱情的文創青年很大的揮撒空間。
剛好逛到民生綠園,便順道走進這間位於二樓的奉茶飲食店,店裡泛黃的燈光,記錄著不少我大學美好的約會生活,今天是我第二次帶Polly來此回味。任憑時間在滿桌的火鍋料、甜點與茶品間蹉跎著。在台南用餐,普遍不用事先訂位,也不必煩惱用餐時間限制,通常也不需外加10%的服務費,在對於在台北生活的我們,光是這幾點就夠吸引人了。
我隨口問Polly說 : 咱們搬來當台南人如何?
Polly: 我隨時Ready!
反而是我對於目前的工作有些眷戀,無法瀟灑說走就走,暫時在台北還得待上好一陣子。
移居鄉里,目前只有進度表,沒有時間表,但是我相信,台南一定會耐心的等我回來。

挺著寶嘟嘟的肚皮走回旅館,對面西門路旁的藍晒圖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不久的將來,這一片司法宿舍將改建成藍晒圖文創園區,荒廢的角落、頹圮的房舍並不會因此消逝,而是挾帶著歲月刻畫的時間感,以溫柔的方式走向現代,我引領期盼著。
飯店裡的休閒設施,並未寫進我們的戀愛紀念冊裡,因為外面的風景早已佔據了我們的心思,倒是小花小豬在房裡玩的不亦樂乎。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福爾摩沙的收藏 (17) - 基隆潮境

網際網路的發達,讓豐富的旅遊資訊快速的流竄,有時還真讓人眼花撩亂,在有限的周末假期中,叫人難以取捨。兩星期前的周末,同事Ivan登高一呼,帶領我們這群平日中午擠在小小餐桌前的飯友,走出戶外,讓陽光鬆鬆我們的深鎖的皺眉,也讓海風清清大家汙濁的肺。長年在都會區工作、溫文儒雅的Ivan,內心其實深藏著對大自然的澎湃,每個星期一總能聽他分享周末的魔幻饗宴,在台北市附近,又找到了哪條山林步道、哪片神秘沙灘或,或者新認識了哪一種鳥類或植物。
飯友成員中幾乎是都會上班女,還有一位帶著小孩,趁著天空正清、海水正藍的季節,最後拍板去男女老少皆宜的基隆八斗子看海,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定點,而且從內湖出發只需要四十分鐘的車程。第一站我們約在長庚醫院後山的情人湖公園,是一座非常迷你,比大湖公園或碧湖公園還小的人工湖與環湖步道,大概是為了提供長庚醫院行動不便的患者一個親山的環境吧。我們要離開時,最意猶未盡、吵著不想走的是年紀不到我們十分之一的小瓜。
人多的好處就是到海鮮餐廳可以點滿桌的料理,任意挑了一間碧砂漁港海產店 - 漁品軒,點了蝦子、海瓜子、魚肚、蒸青衣、炸透抽、炒魚腸、蚵仔湯、白鯧米粉等十來道海鮮,配上沁涼的石花凍。在漁港,只要食材新鮮、同桌的人對味,怎麼點都好吃。只是目前還沒有一間海鮮餐廳足以與白沙灣海濱餐廳媲美。
不顧日正當中的曝曬,我們走在毫無遮蔽的潮境公園,
任憑汗水瘋狂的流,溼潤了衣裳,又讓海風給吹乾,
白浪濤洗著礁岩,讓一整片藍海多了份層次,一瞬間,海上成為眾人目光交會的舞台,海巡署的快艇在海上翻騰、展現精湛駕駛的技術。
奮戰不到兩小時,美女們敵不過陽光的火力,終究簽下了降書,倉皇的躲進了希臘天空,投降條件是必須喝下一杯凍飲以及吃一塊高熱量的糕點,大家毫不考慮的欣然接受。
這一坐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我的認知是 平常所認識的同事們,只是他們整個人冰山中的一角,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上班外的天地,彼此的交集,絕不是侷限在工作兩個字打轉爾已。
走出冷氣房時太陽已是強弩之末,我們輕鬆的走下忘憂谷,登上了觀景台,看他已從容的姿態緩緩地落入地平線。倘若當時堅持頂著烈日玩耍,到夕陽西下時,我們或許已經精疲力竭、頭暈難過,反而錯失了欣賞落日的雅緻。這讓我學習到當別人在氣頭上時,別硬碰硬的道理,再強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刻,無論習文或習武,懂得看勢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向晚的微風將大家燦爛的笑聲吹向大海,我們約好在夏天結束之前,要一起乘船爬上遠方的那座小島 - 基隆嶼。
聽說有釣客墜海,剛剛趾高氣昂在海上表演的海巡快艇,火速動員到岸邊,附近的漁船也全靠過來協尋、直升機一圈圈的在空中盤旋,兩台救護車苦苦的在岸邊等著,卻一籌莫展。
隨著天色越來越暗,蔚藍的海洋被黑幕染成了一片漆黑,船上微不足道的燈火,讓搜救行動宛如大海撈針,最後終於讓搜救的隊伍揚長而去。
雖然希望這只是場演習,但我清楚知道,這樣的場景在海邊常常發生,只是今天剛好被我們看到了,無論上山或下海,我們都不是大自然的對手。
晚上,我們像觀光客般擠在八斗子夜市的人群中,一個個燈火通明的攤販,像極了八斗子外海的漁船,只是漁船捕的是小管,攤販捕的是我們的胃口。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容身的角落,勉強的點了客夜市牛排,上一次吃夜市牛排,至少是六年前的事了,這麼多年來,夜市的衛生條件還是在原地踏步。
兩個星期後,我和Polly帶著好奇的心,再次走了趟潮境公園與在一旁的海科館,這回跟著解說員的腳步,一不小心看到了這棟摩登建築、美麗公園糖衣底下不堪回首的過去,也瞥見了這棟建築物的靈魂。
海科館是台灣建築師林洲民的作品,他保留下了日據時代北火發電廠的結構,設計出富有當地海洋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園區。對於建築一竅不通的我,亦能感受到博物館裡流暢的參觀動線以及寬敞明亮的空間,尤其是七層樓的挑高設計。
原本發電廠結實裸露的鋼骨,像是架起了歷史與現代的虹橋,讓老建築注入新素材後,在八斗子漁港邊揚眉吐氣。
海洋科技並非台灣強項,對於館內的展覽原本是不抱太大期待的,想說當作逛街散步晃晃也罷。沒想到管裡的陳設與導覽,讓我印象深刻。館裡頭打造的模型甚為粗糙,不像杜莎夫人蠟像館裡的人物逼真,蒐集的科學技術遠比不上德國柏林的科技博物館(Deutsches Technikmuseum),聲光效果與魅力也沒有倫敦的科學博物館激發人們對科技的幢景。
但館裡介紹台灣島民與海洋長久的依存關係,看我們世世代代如何利用、汲取、破壞以及珍惜海洋資源,常讓我看了會心一笑,
包含了鹽田兒女的故事、達悟族的拼板舟文化、台南蚵農的養蚵人生,東港海中黑金的黑鮪魚傳奇,還有討海人永遠心靈的寄託 - 黑面媽祖,
 這些都是在外國博物館裡找不到的獨特記憶。
原來,海科館的使命不是在教導人們如何用科技征服海洋,而是要我們懂得飲水思源,善待海洋資源,這說明了台灣已漸漸朝向文明的道路前進。

逛完主題館,我們跟著滿腔熱血的解說員搭車來到潮境公園。難以置信的是腳底下這塊綠草如茵、草木芬芳的原野,在政府多年來的努力之下,將整片垃圾掩埋場綠化成公園,昔日居民的惡夢,今日成了老少休憩的樂園。
為了化解居民擔心垃圾場汙染海洋的疑慮,解說員帶我們深入建造在潮境公園上的復育中心,裡頭進駐了海洋生物研究單位,抽取附近的海水,一方面隨時監控海水品質,一方面做本土魚類、珊瑚的復育工作。
志工的解說,讓民眾意識到海洋與我們息息相關。他們相信,當人們對海洋開始產生情感時,就不會把海洋的經濟利益作為唯一的考量,當人們對於海洋生物有些許的認識後,就不會只將海洋生物視為果腹的食物。
人在做 天在看,我們開始以反省的態度,面對以前拿垃圾填海的無知,
願意花更大的成本,讓這塊土地回復故有的芬芳,
要改善這些,不是一兩年,也不是幾群環保團體就可以做到,
而是從小做好教育。

二訪潮境公園,在腦海中留下美麗的回憶,
除了雙眼看到的深邃海洋、蒼翠海岸線、以及寓教於樂的海科館,
我感受到政府改善海洋環境的心在基隆萌芽,
扎扎實實的用教育點滴地灌漑著。

這些盡心的公僕們,值得我們掌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