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千年一笑探吳哥 - 序

四月份在歐洲有復活節的連續假期,在台灣也有清明、兒童與勞動節等國訂假日,原本以為一顆驛動的心會因工作、年齡種種因素而漸漸平息,但閒不住的雙腳,總在規律的生活中,找尋任何冒險的可能。

順從內心的渴望,決定找個鄰國走走,繞了大半個歐洲,每次都可以不經思索的找到下一個想去的地方,然而,自小在台灣長大的我,對於鄰近的國家竟是百般陌生,除了夢想有一天,可以逍遙的踏遍八千里路雲和月的中國外,再也翻不出有任何感興趣的地方。我淺薄的歷史素養和狹隘的旅遊認知,高傲眼中的似乎只容得下高度發展國家。在團費便宜,不必舟車勞頓,又有Polly的規劃下,我送出了回國後的第一張假單,拖著派克猴子的旅行箱以及那本皺巴巴的老護照,帶著不是很期待的心情,踏上了中南半島之旅。

出發前,對於柬埔寨的印象是咬在西方列強嘴裡的沒肉的骨頭,國共內戰時期,滇緬孤軍力挽狂瀾的悲情,以及二戰後美蘇角力下的犧牲品,怎麼想都不是值得一去探訪的地方。

時間: 04/30/2014-05/04/2014
人員: pakermonkey , Polly 及16位團員
導遊/領隊:小羅、鵬哥
交通: 越南航空、柬埔寨航空
住宿:Hotel
花費:NT 30,000

對於當地治安不是很放心,加上大眾交通工具不是很方便,又希望有專業解說員的眾多考量下,我們選擇了報名旅行團的旅遊方式。Polly精心的挑選了下榻渡假型的飯店,以及零購物的品冠旅遊。沉睡了半年的旅行箱,再度跟隨我們倆的腳步,前往未知的國度。這回他沒有跟我們一起登機,而是和別的大行李一起擠在悶熱的貨艙中。
告別台灣陰濕難耐的梅雨季節,飛機降落在被樹林包圍的暹粒機場,簡易的航廈,沒有長廊與空橋,只有滿滿熱情的陽光毫不吝惜地打在每位團員身上,脫去了外套,吳哥窟五天四夜的旅程就此展開。
柬埔寨是可以落地簽證的國家,領隊鵬哥帶著團員們的護照和小費,到櫃台幫大家辦理,不到十分鐘,18本護照的簽證就發放完成,鵬哥將護照還給我們時,裏頭除了剛辦好的簽證外,還放了一張華盛頓,交代大家夾著通關。

不願姑息養奸,我將夾好的一美金抽出,把護照赤裸裸的遞給海關,看著桌上整疊的美金,
讓遊客們剛踏進這國家,就留下非常負面的印象。可能是今天業績不錯,海關沒多囉嗦,讓我順利通關。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膝蓋發炎的啟示

萬金石馬拉松以過去兩個月了,右腿膝蓋仍在跑步時,隱隱作痛,在爸媽的鼓勵下,這周末預約了馬偕醫院骨科門診,面對自己受傷的事實。 

醫院寬敞明亮的空間,旅館般的服務熱忱,誠專業的醫療團隊,以及低廉的收費標準,讓看病也成為了一種享受。我用熟悉的中文向醫生訴說疼痛的事發經過,醫生用各種角度捏捏我的膝蓋,一派輕鬆的和我說,膝蓋沒大礙,只是使用過度有點發炎罷了。

為了更仔細的和我說明事發原委,醫生幫我雙膝各照了張X光片。然後和我分析為何我會痛在膝蓋外側的地方。X光板上顯示,我先天右膝的髕骨稍微外彎,造成受力不均,承受過大壓力時外側容易因過度摩擦而發炎。在還沒復原前,暫時別做跑步、爬山、上下樓梯等運動,大約還需兩個月的時間。最後,醫生給了我一張"髕骨軟骨軟化護理指導"的摺頁,清楚的介紹膝蓋的結構,以及如何有效的做好膝蓋保健。

短短不到十分鐘的交談,是我生命中寶貴的一課。我深刻的瞭解到自己生體上的極限,就算再有毅力的苦練,也無法跑出何盡平、張嘉哲或吳文騫般的成績,卻極有可能失去寶貴的膝蓋,於是,健健康康的完賽,能一直跑到七老八十,才是我要追求的目標。就像當年在諾丁漢念書時,見識到了一流的學者的高度,頂尖的科學家的想法後,我深深的體會到,依我的熱情與才學,在藥廠裡踏實的做個研究員,才是快樂、永續經營之計。

人體是分工的社群,不是大腦說的算。傾聽各部門的聲音,是通往健康快樂的道路。

而我們的國家亦然。政府是國家的意識中心,遊行靜坐絕食的民眾,就像受傷發炎的部位,不停的發出善意的警訊。小小的台灣,先天並沒有像其他國家有豐富的能源、廣大的領土、也沒有眾多的人口,而政府卻一直將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政策放在嘴邊,說不簽服貿協定會輸韓國,說日本最後也恢復了核能政策。

貿易輸韓國又如何? 日本恢復核能,我又不是日本人? 總統似乎忘了我們自己是誰? 台灣人要的真的不多,一個公平的社會、乾淨的土地和善良的鄰居,就可以快樂過日子。偶爾看看我們選手在國際比賽爭取榮耀的畫面,就可以感動好久。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在膝蓋尚未完全復原前,我不會參加任何路跑比賽。
希望政府也該多用膝蓋想想,
在禍留子孫的核四爭議尚未有共識前,不要貿然續建。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學會坐板凳 - 2014世界地球日路跑賽

公司就像社會縮影,所以製藥業同仁也不見得就比要注重健康,部門裡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同仁並不多,不像當初在英國實驗室時,同事們划雪、單車、網球、羽球、游泳,樣樣都來。在公司,我總是野人獻曝的鼓吹周遭同事多運動,但這樣微不足道的鼓舞往往很快地被淹沒在被眾多美食的話題之中。.........不過我相信,凡事都有第一步。有一天,有位同事邀我一起參加National Geography 有舉辦世界地球日路跑,我當然毫不考慮的答應了,那是在萬金石馬拉松落馬後的幾天。我心想:區區十公里,用走的都走的完。
比賽當天,是個雲淡風輕的週六早晨,我起個大早,換上主辦單位發的路跑衣,便利台北捷運一路帶我到畫江橋旁的世界地球日路跑會場,加入數千名跑者的行列,一起為愛地球而跑。即便早起,熱騰騰的血液早已奔鵬著,蓄勢待發的雙腿恨不得早一秒抵達會場,對於路跑的熱愛,不言而喻。當我抵達時,同事早已在熱身等我。
為了符合愛地球的訴求,宣導環保的棚子裡發送著環保筷、餐盒、省水工具等小贈品。我也是第一次參加路跑有閒工夫一一的從第一攤晃到最後一攤。
放眼望去,跑著的年齡大多在三十以下。起跑時,我埋沒在眾多人群之中,起跑點還在遠方數百公尺處。起跑槍聲一響,大家緩緩向前挪移,就在通過起跑點那一刻,我停下了腳步,揮別了同事,走出了賽道,我從運動員瞬間變成了觀眾。拿起了相機,抓住跑者揮舞四肢時美妙的身軀。果然,運動的妹最正!
昨晚,我還萬分掙扎著是否該棄賽,
我想起KANO電影裡的永不放棄的球魂,隱約地告訴我只要雙腳還能跑,就應該奮力一搏,拚到倒下的那一刻,更別說是不戰而降的棄權。然而,這裡並不是我最後的戰場,如果因為一時逞強而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別說我的雙腿不會諒解,我也不會原諒自己的衝動的。
於是,十年的跑步生涯的我,第一次下了坐板凳的決心。
看著大家邁出一步步矯健的雙腿,更加重了內心深深的失落感。
但是看到小朋友們靈活地穿梭在大人之中時,我感覺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也看到台灣未來健康的棟樑。等同事跑回來的空檔,我和一旁的加油民眾聊天,用嘴巴代替雙腳的熱情,即便是板凳選手,也該好好享受參賽的樂趣。

約莫一小時後,我看著汗流浹背的同事,順利的跑進終點,
我馬上按下快門,才發現從眾多跑者中找尋自己認識的人,真不是件簡單的事,
主辦單位滿桌的獎牌和禮物,只要憑號碼布就可以領取,
手上的獎牌不是完賽證明,而是肯定我從頭到尾當完忠實的觀眾。

我順手送給了剛剛和我在路旁一起加油的夥伴,感謝他們的陪伴,
並鼓勵從未參加過馬拉松的他,有一天我們能夠在跑道上相遇。

接近中午,霧濛濛的天空壟罩著台北,
我帶著一點都不疲憊的雙腿,走出了會場,告別了華江橋。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不斷被教導如何通往成功的道路,堅守求勝不放棄的信念,
但在面對失敗,學習放下,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

未完成比賽,我笑得一樣燦爛。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身在首府,坐井觀天

待在台北城七個月了,除了交通便利、我幾乎找不到第二個讚美的形容詞,更別說對這城市會有醞釀出任何情感,但這裡有我愛的人,有我喜歡的工作,讓我心甘情願的選擇暫時在他不潔白的羽翼下度過每一天。

每天陪伴我的是爭先恐後的車道、擁擠的人群、迷濛的天空、汙濁的空氣與狹小的公寓。即便環境如此,我依舊非常努力的找尋周遭任何可能的清新。隱藏在西湖捷運站背後,步行可到的碧山巖便是第一個探索的對象。咫尺可達的都市邊緣,一群樹林正默默的在分解城市裡的廢氣。人煙罕至的荒徑,隱藏在樹林間,找不到指標。
在這樣的樹林裡迷路並不感到可怕,隨時可見到山下的高樓大廈,稍微走幾步路便能回到繁華。
捷運劍南路站旁的美麗華百貨公司,展現著內湖地區的消費能力。堤防外的美堤河濱公園,是我所期盼清新的所在。然而,三層樓高的水泥堤防,劃清了城市與河流的界線,誰也不許向前侵犯一步。
可惜的是,牆的外面,依舊是灰褐的水泥柏油路面,這裡是台北市民最大的戶外健身中心,跑步、自行車、網球、溜冰的人四處可見,更是許多路跑活動的首選之地。
將草地分隔開的那道清晰的柏油路,怎麼看都很多餘。
頻繁的飛機起降聲,取代了原本該有的流水聲。
基隆河安安靜靜的平躺著,一旁的高速公路,卻轟隆隆的川流不息,一輛接一輛的貨車、客運像血液,載著人潮與錢潮,日以繼夜的進出台灣的心臟;一顆不是很健康卻貴得嚇人的心臟。
大直橋從空中跨過了基隆河,連進了台北核心地帶,捷運從河底下挖穿,從大直一路通到彼岸的台北航空站,交通建設可謂四通八達。
走在橋上,夕陽從水底冒出來向我招手,除了夕陽,大地一片霧茫茫的灰階色彩,遠處的圓山大飯店,像是歐洲古老的城堡,屹立在易守難攻的制高點。
彼岸的大佳河濱公園,終於有不受水泥拘束的整片草皮。
小花和小豬最喜歡坐在Ubike的菜籃裡,跟著我到這片綠地上打滾,雖然小花還是比較喜歡諾丁漢的環境,小豬喜歡台南的悠哉。
我們心裡都明白,短期間我們得乖乖地待在這裡,努力的工作,好好地和這座城市相處。
我們絕對不會忘記這座城市外面,有好多吸引人的風景,好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
於是,每天下班我會繼續寫著未完成的旅行箱,規律的在學校操場上跑步,在健身中心游泳、鍛鍊,一面保持對工作以外生活的熱度,一面儲備雲遊四海的能量,外面的世界永遠敞開雙臂等著我們。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哈盆雨林中的兒童節

就天氣而言,四月份的清明雨季,不是出門踏青的好時節。

成為上班族後的派克猴子,一年只剩屈指可數連續假期。於是,時間取代了天氣、價格及旅伴在旅程安排時的地位,利用工作外的任何縫隙,將生活的觸角,使勁的伸出狹窄的台北城。

哈盆越嶺古道位於新北市烏來的福山村,步道入口處與福巴越嶺古道只有500公尺的距離,從步道入口至哈盆營地全程10.5公里,須橫渡兩條小溪,步道沿路標示清楚,每0.5公里處皆插有里程碑,狹窄的步道旁保持非常原始的自然闊葉林風貌,重裝單程大約需五小時。我們一行六人揹著沉甸甸的露營裝備,一步步的挺進綠意盎然的國度。
儘管道路平坦通暢,一路上杳無人煙,潺潺的溪流聲和著鳥鳴,漸漸沖淡了幾天前在立法院前吶喊反服貿的口號時的激動,各種不同植物和諧共存,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韻律,彷彿在提醒我們,蝸牛角上爭何事,不斷的追求財富與權力並非上天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為了服務台北密集的人口,北勢溪因築起了翡翠水庫而沉默了,南勢溪則強迫裝載了烏來觀光旅館排放的廢水,倘若溪流也懂得搞學運的話,早就將總統府滅了頂,毫不留情的冲垮了行政院。城市是人們的舞台,沒有商業價值的波露溪及露門溪,清澈見底的溪水,是魚蝦們賴以為生的小天地。
早上十點從登山口出發,沿途在波露溪及露門溪河床邊各休息十五分,抵達哈盆露營地時已是下午三點多。營地傍著哈盆溪的小支流,水深不到膝蓋的小溪裡,清楚地可見魚群一閃一閃的穿梭在石縫中。哈盆營地腹地不大,了不起紮個四頂六人帳就很熱鬧了,先人就地取材,用竹竿搭起了雨棚,用石板架起了餐桌,一樣很舒適。儘管是清明的連續假日,除了我們兩頂帳篷,這兩晚並沒有其他人類當鄰居。
我和C.W.Chen搭好營帳後,隨即提著釣竿到河邊小試身手,爸爸稱這裡是神祕釣場,這裡的魚群們,天真的不知人心險惡,更沒想過吐司麵包裡竟會藏著尖銳的鈎子。餌一入水,苦花、馬口魚和石賓爭先恐後搶食,大小從10至20公分都有。這幾天總共的漁獲量至少上百條,絕大部分我們放回溪中,幫他們上了一課,要他們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太陽下山後,是溪蝦的天下,滿地的溪蝦和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明亮的雙眼,在頭燈照耀下閃閃發光。半夜,除了有蟲鳴陪伴外,偶爾可聽見不遠處傳來陣陣原住民打獵的槍聲。
大尾的魚和小尾的蝦,在媽媽的烹調之後,成為我們蛋白質和鈣質的補品,這年頭要吃到完全沒污染的魚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對我而言,這些小傢伙並沒有特別的美味,我也不缺蛋白質和鈣質,比起將他們吃進肚子裡,我更喜歡看他們在水裡快活的生活。但真正限制他們生存的,並不是幾位釣客,而是環境汙染所造成的傷害。
這些魚蝦帶給我的感動,不是來自他們提供的養分,而是看到在距離都市不遠的山裡,依舊保有如此乾淨的環境,讓他們自然的存活著。
清明節一整天晴朗的好天氣,我們泡在這小小的營地,看著太陽東昇西落,除了玩水、垂釣,我們也嘗試學原住民用柴火煮飯,弄得滿身焦炭味後,才發現就地取材升火,遠比想像中困難許多。最後,連煮出來的熱水都有股濃濃的焦味。
光是穿著拖鞋短褲,一整天在不到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營地閒晃,悠然自得,
沒有人因為少了手機和網路而感到無聊,科技再厲害,還是取代不了大自然的魅力。
妹妹在這裡遇見螞蝗兩次,一次在手指,一次在腳趾,都讓他們飽足一頓。
螞蝗很可愛,吃飽後脹得鼓鼓的,然後悄悄的離開,只留下針頭般的小傷口,不痛亦不癢。

第三天清晨天還沒亮,雨滴稀哩嘩啦的落在帳篷上,將我從夢境中喚醒,
C.W.Chen冒著細雨,燃燒的心中的小宇宙,提著釣竿又到溪邊報到了,
涼風拂來,我則繼續舒服的賴在帳篷裡翻來覆去,直到雨停,
媽媽準備了熱騰騰的稀飯,讓我們裝滿一整天的活力,
費了一番功夫將濕漉漉的營帳收起,重裝上肩,準備整裝上路,
媽媽和爸爸快樂的模樣,好像天線寶寶中的丁丁和拉拉,
早上雨水的滋潤,讓回程路上植物的色彩更加鮮明亮麗,樹梢上的鳥兒一一向我們告別,我們一路上沒有多逗留,預定在天黑之前要走出這片雨林。路上乍見用姑婆芋葉蓋住的野生動物,一翻開是隻一命嗚呼的大猴,不見任何血跡,希望不是原住民槍下的祭品。

走回步道口已近五點,發現大家的腳步是如此的沉重,肩上的肌肉也不斷發出疲憊的信號,樂歪歪、髒兮兮並且飢腸轆轆我們沿著公路告別了大自然,開進了繁華。

很高興我帶著一個月前萬金石馬拉松受驚嚇後的雙腳,成功地走完21公里往返路程,更高興的是看到哈盆古道依舊保有著七年前造訪時,天真純潔的面貌。山林不老,只怕人吵。我由衷的希望這塊淨土,無論再過幾個七年,都能用這樣原始的韻味,感動每一位前來探訪的山友 。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是太陽花學運的口號之一,目的是要喚醒大家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這讓我想到回國短短半年內,就接觸到兩個切身不合理的事件

(1) 從嘉明湖回歸都市生活已兩個月了,下山時寄出的這封陳情書卻如遇上山難,渺無音訊。

致林務局李桃生局長

我是一位極為平凡的山友,我希望能將鈔票留在山外,將公義留在山上。

今年的春節假期,我們全家在湛藍的嘉明湖以及滿天星空的陪伴下度過。避開了各旅遊景點的喧鬧吵雜,在三千公尺的高崗上自在的享受大自然的景致。能有如此高級饗宴,步道的維護以及山屋的興建功不可沒。而林務局網路登記床位以及警政署線上申辦入山系統,更增加規畫行程的便利性。

我們一路從台北繞過花蓮,下到台東,後山慵懶的山嵐沖淡了都市的商業氣息,對於登山者而言,一杯熱水、一杯泡麵就能帶來滿滿的幸福;晚上能睡在設備簡便的山屋中,便是最溫暖、最安全的屏障。於是,感謝政府興建避難山屋、引水源讓山友們在山中更加舒適。只是,如此珍貴的資源卻被少數貪婪的商業團體霸佔,床位額滿的背後是有名無實的人頭戶,水源越是缺乏時,少數團體的水箱越是飽滿。我不禁想問,是執法單位的縱容,還是我們的漠視,這些讓每位山友既憤慨、又無奈的戲碼,在山裡不斷蔓延?

我不知道在山裡經營團膳是否合法? 但02/01網路上顯示"床位額滿"的嘉明湖避難山屋以及02/02的向陽山屋,實際上床位皆住不到一半。商業團體的人頭戶,肆無忌憚的佔用政府資源,排擠了眾多按照遊戲規則登記的山友,政府難道沒有罰則? 這些冒用他人登記的商業團體難道不是偽造文書?

當然,你可以輕輕一按刪除這封信,因為霸佔山屋並不是什麼滔天大罪,

但是你的嚴格執法,卻能讓公平正義得以伸張,讓更多山友領略山林的美好。

知道我投書的朋友,都笑我這麼做怎麼可能有人裡我。信中提到的問題,難道林務局官員會不知情? 難道憑這封信情況就會改變?  但是,我認為如果每個山友都積極去關心、去申訴,政府官員總有受不了良心譴責的那一刻。

(2) 因為當了公司的福利委員,為了籌辦年度的公司旅遊,和旅行社有了密切的接觸。我們其中有一團90人將坐火車前往花蓮太魯閣度假。因為是周末假期,旅行社卯起勁在開放訂位的第一分鐘就上網搶車票,結果所有自強號在開始訂票瞬間,就被搜刮一空,一張也不剩。這間國內前幾大的旅行社也坦言,這幾個月每個周末的自強號幾乎很難搶到位,台鐵也不願加開班次或加掛列車,而黃牛車票一張要多新台幣100元。為了不讓黃牛得逞,我們福委們決定多花一小時,搭乘莒光列車。令我氣憤的不是搭莒光號,而是我們的社會,容許鐵路局對於車票供不應求的漠視,民眾為了便利向黃牛低頭。

像這樣不公平的小事情,在台灣到處都是,發生在你我身邊。遇到問題是小事,糟糕的在於在位者都清楚問題所在,卻沒人願意改進,連試圖改進的力氣都懶,因為少數民眾的抱怨無關痛癢,反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責怪政府公務體系這顆毒瘤時,我反省到這其實是普遍大眾長年對於整體社會議題莫不關心下的產物。平常不注重健康,生病時怪免疫系統差,再猛嗑藥,難免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
若不希望每件不合理的制度,都得靠激烈的抗爭來表達訴求,那平時就得積極關注社會問題,讓政府隨時被監督,也就不容易藏汙納垢。

民主社會需要有社會責任的素養的公民,不能只有選舉才出來投票的鄉民。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六個月賞味期,依舊香甜

進入藥廠的第七份薪水滑入戶頭,口袋稍稍又厚實了一點,六個月的賞味期在無聲無息中,跟隨著春天的腳步漸漸遠去。棲身在內湖半年餘了,空氣一樣糟糕,人潮依樣擁擠,生活圈窄的不像話,總總的省思一步步在時間的催化下,變得理所當然。接受了、習慣了,一月復一月也就這樣過了。
 陪伴我每天上下班的,依舊是這台小叔叔送的小折,六個月過去了,缺乏保養的緣故,鍊條一踩就沙沙作響,帶他去附近的捷安特看病,一下子小折就恢復靈活的身軀。每天晚飯巷口自助餐的菜色,已經可以倒背如流。旁邊的手工饅頭、全聯福利社忠實的滿足我每天早上工作的能量。曾經在歐洲的點滴回憶,一頁頁的化做文字和照片,乖乖地躺在部落格裡,卻常因為時空轉換,得花好大一番功夫才能重新喚回當下的感動。運動則是下班後重要的精神糧食,經過上次馬拉松的教訓,我更懂得疼惜自己的雙腳,勤於復健之外,每次運動都確實做好暖身與收身。
實驗室規律的作息再度成為派克猴子生活重心,實驗室裡訂好嚴謹的標準操作程序,研究員遵照著程序,完成一份接著一份高信賴度的報告。幾個月來,我在主管與同事的教導下,儀器操作從原本的生疏到可以獨力作業,報告撰寫也在經歷幾回後,逐漸有了概念。對於工作的新鮮感雖然隨著時間慢慢冷卻下來,但我知道還有很多知識與技能等待我去挖掘、去學習。很感謝公司提供舒適的作業環境,在追求商業利益同時也在乎員工的健康,更幸運遇到愛護下屬的主管,一肩扛起了公司高層壓力,讓我們在她的庇蔭下,專心的完成任務。還有可愛的同事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協助我這隻菜鳥。公司以人為本的立業精神及優渥的薪資福利,讓我始終保有工作熱情,願意兩肋插刀為公司效力。

然而,我心裡另一種聲音卻小聲地呼喊著。

身在研發部門,我期待有更多的未知、假設、理論等待我去思考,那怕多一點迷茫的過程,多一些探索的挫折,這一連串科學摸索的過程,才是工作中最令我嚮往的,也是能創造最大價值之處。或許心中這份學術界天真的思維暫時不適用在公司目前的規模,但種種跡象,讓我相信老闆的眼光與高度,十年磨一劍,總有一天,我有機會貢獻一點我的專長。在這之前,我要做的是保持這顆好奇的種子,腳踏實地的做好主管交代的每份工作。

六個月賞味期,依舊香甜,期待放滿一年,能夠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