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再見了! 歐洲 (4) - 黑森林

佛萊堡是進入黑森林區前會經過的城市,就像去太魯閣經常會順道去花蓮市逛逛一樣。
和許多德南的小城市一樣,鬧區環繞著大教堂與市政廳,還有一座大學城,而最有地方特色的就是路旁的小水道與綠意盎然的街景。可能是知名度不夠,這裡的旅行團相對就少了一些。
 佛萊堡市區不大,靠兩條腿就可以輕鬆的走完市區,走累了隨處有小酒吧可以進去喝一杯清涼,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大方地躺在草皮上享受陽光。
休息片刻,繼續搭乘區間車進入黑森林區,一會兒窗外景色就是綠油油的一片。
黑森林區內有許多度假的小聚落,有區間車連接,其中以蒂蒂湖(Titisee)最為出名。
我們住的小民宿的小村叫做Hinterzaten,Titisee的前一站。是一間純樸而精緻的小旅店。
黑森林區的觀光做的很棒,即便是很小、很偏僻的車站,指標都做的很清楚,而且只要憑住宿證,就可以免費無限搭乘林區內所有的大眾運輸系統。
一天下午,C.W.Chen在庭院裡若有所思,人生究竟要追求何物? 所謂的享受莫過於如此吧!!

即便在山區,早餐也是非常講究,尤其是現烤的可頌,我每天一口氣就吃下四、五個,然後帶著充足的體力進入黑森林健行。
 套一句猴妹的話 "參加猴子旅行社,一定要有爬山健行的準備。"
 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來到黑森林的第二天,烏雲密布,雨劈哩啪啦的下,黑森林罩上了一層白紗,我們照樣撐起雨傘,到達終點時已經濕了半身。
為了獎勵大家堅毅不拔的精神,路程的終點是一間米其林推薦餐廳,也是民宿主人強烈建議的。果然,不知道是廚師手藝太好,還是淋浴過後胃口大開,這一頓大家都舉起大拇指喊讚!!
糟糕的是,飽暖思淫慾,吃飽喝足後,有人提議搭公車下山,這樣偷懶的建議居然一下子得到大家的認同。
 這大概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沙拉吧!! 酸、甜、鹹有不同的層次。
這杯酒也是促使我隨波逐流,搭公車下山的元兇。
血液裡有點酒精,心就軟了。
 下午大家回民宿盥洗,等待天清。
傍晚,雲漸漸散去,大家也休息足夠了,便動身前往蒂蒂湖遊憩。
抵達時天色已晚,白天遊客雲集的湖畔只剩下孤獨的遊艇,與六位打破了這分寧靜的遊客。
為了取悅遊客,蒂蒂湖附近的店家建了一座大型的咕咕鐘,因為黑森林是咕咕鐘的故鄉。
大夥兒蹲在鐘前,引領期盼著從鐘裡跳出來的布穀鳥,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音樂鐘依然沉默著,也不見布穀鳥蹤影。
突然,C.W. Chen兩手一插,搖身變成一隻橘色的布穀鳥, 
大夥的目光馬上從咕咕鐘轉到了C.W.Chen身上。
此刻開始,音樂鐘前笑聲不斷,
第二天黑森林的旅程就在布穀鳥的叫聲和歡笑聲中畫下句點。

黑森林的第三天依舊是山區健行的行程,揮去昨日的陰霾,老天賞了我們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就讓我們好好回味當日的美景吧!
 很欣賞歐洲人活到老,走到老的精神。山林間常見的山友,往往都是全家大小,或者像照片中的銀髮族,他們燦爛的笑容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希望有一天,當C.W.Chen夫婦滿頭白髮時,也能像他們一樣,靈活的穿梭在陽明山的步道上。
簡單的食材,經由猴妹之巧手,無論是三明治還是漢堡,都是健行中最可口的午餐。
 C.W.Chen趁著午餐空檔,採集了一束鮮花,送給了L.C.Lin。
可惜,L.C.Lin不懂的這份浪漫,一心只想著擺在商店裡的咕咕鐘。
她卻沒想過,咕咕鐘在台北SOGO就買的到,而這份浪漫可能是上輩子好不容易修來的福份。
這一天,紮紮實實的走完一天,晚上當然要好好的吃一頓、喝一杯。
翌日,再告黑森林前,我們嘗了原廠的黑森林蛋糕。酒味有點濃,櫻桃有些酸。
甜點......還是隔壁的法國比較在行。
對於黑森林蛋糕的印象,我還是留給了從小吃到大的紅葉蛋糕。

黑森林位於德國的西南偶,幅員之大,對於喜歡山居生活的C.W. Chen全家,租間小木屋,住上一個月都不嫌多,但猴子旅行社後頭還有許多精彩的行程要走,只匆匆的待了四天,但相信每位團員都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中午,出了林區,歷經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抵達巴伐利亞高原上的大城 - 慕尼黑。
火車上,猴妹再次變出美味的漢堡餐。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再見了! 歐洲 (3) - 海德堡

兩年前的冬天,我和Polly來到海德堡,山邊的小鎮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紗,所留下的記憶,除了遠處的古堡,只剩下沉睡的教堂與我們不停顫抖的身軀。這次,盛夏七月的拜訪,終於在陽光的陪伴下,一覽他的風采。
我們選擇住在火車站旁的Ibis飯店,在旅遊中心買了兩日的海德堡卡,搭車前往舊城區遊憩。舊城並不大,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萬能的雙腳,白天,我們不免俗的參觀了書上介紹的聖靈教堂、搭覽車上古堡,也穿過了古橋,穿過蛇徑登上哲人之路,鳥瞰海德堡城區。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夜裡哲人之路上感受到的寧靜,以及有火金姑照路的蛇徑。
欣賞海德堡全景,最佳的位置應該是在城堡旁的圍牆上了。在台北的陽明山上,也有許多欣賞台北市景的山坡,只是一眼望去,是上了鐵窗的牢籠與鐵皮加蓋的屋頂。
城堡周圍還有片綠油油的草原,猜猜照片裡在玩趕鴨子的主角是誰? 一面跑還一面嚷著
 " 這裡的鴨子吃的太肥,需要運動一下"
我猜大人們對於海德堡最懷念的景點,大概是無意間逛到的位於海德堡大學裡的植物花房。C.W. Chen夫婦對於珍奇植物,就像小孩子看到棒棒糖一樣的興奮。雖然我沒有幾株叫得出名字,但也對一所大學能夠有如此豐富的植物收藏感到十分讚嘆。

趁著老人家們逛街購物的時間,我和妹妹參觀了這間藏在小巷中、極不起眼的包裝博物館。博物館是老教會改建,館裡只有一位年逾六十的館員,在收完我們門票後,熱情的和我們聊了起來,沒想到這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他熱心的用夾雜德語的英語,一一的帶我們介紹館裡的收藏,這些收藏很多來自德國廠家捐贈,例如Lindt、Toblerone巧克力包裝,Novia的乳液包裝盒以及廣告,還有展示德國在還沒有利樂包時的牛奶瓶。歐洲的包裝強調主題鮮明,與我們台灣常見的花俏包裝,有很大的不同。
印刷技術的進步,帶動了豐富的產品包裝,卻也常常讓人眼花撩亂,忽略了商品的本質。參觀完博物館,我不禁懷念起掬水軒蘇打餅乾與森永牛奶糖。簡簡單單的包裝,裝載著扎扎實實、讓人滿口蛀牙的甜食,卻不用擔心裏頭有亂七八糟添加物的年代。

媽媽,在逛街後,又是一袋的大豐收。
她知道家裡東西已經擺的像間小型的展覽館,但是看到喜歡的,還忍不住想把它帶回家。
妹妹,在逛完博物館後,也是一大豐收。
她知道漂亮的東西就要放在博物館讓大家欣賞,然後把最喜歡的感觸留在腦海裡。
不染灰塵,也甭擔心空間不夠。

在海德堡逗留兩天後,繼續南行,一個半小時便抵達黑森林的入口 - 佛萊堡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再見了! 歐洲 (2) - 科隆波昂

位於萊茵河畔的科隆,有著輝煌與滄桑的過去。
觀光客雲集、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科隆大教堂,還有現在眼前所見到的科隆,都是科隆人在後來一磚一瓦重新按照古藍圖重建的。站在美麗的建築物旁,很難想像七十年前的這裡,曾經是戰火連綿的人間煉獄。
橫跨萊茵河的鐵橋稱作霍恩索雷倫橋,沒有倫敦塔橋的雄偉華麗,也沒有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的金雕細琢。每天卻老實的讓繁忙的火車準時抵達克隆大教堂旁的車站。而橋上更掛滿了成千上萬人們的枷鎖,堅守著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愛情及友情。
這裡,是德國西部的文化教育重鎮,很多人到柯隆的目的不是觀光,而是留學或者參加研討會和展覽,聽當地的留學生說,每年的國際自行車展就可以看到好多台灣的廠商到這裡參展,心中無比的驕傲。
穿梭於舊城區的人行步道,到處都是可以買醉、吃肉的酒吧,深怕遊客不小心口渴了、餓著了。
其實,這次來德國選擇搭火車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可以暢快的喝,然後醉倒在舒服的旅館。
不管有沒有酒量,來到酒比飲料便宜的國度,舉杯是最基本的禮貌,乾杯是不言而喻的默契,海飲更是盡興的保證。
距離科隆40分鐘車程的波昂(Bonn),簡單樸素的街景,因為政治因素,成為前西德的首都,很多聯合國的辦公室亦設於此。我們藉地利之便,安排了波昂一日遊。
波昂,鎮守著兩位偉大的音樂家靈魂- 貝多芬故居及舒曼墓園。身為音樂家的妹妹,更是不能錯過。沒有像薩爾斯堡莫札特故居的大力渲染,也沒有貝多芬巧克力可以下肚,門前只有不起眼的招牌與不需排隊的入口。妹妹幾乎沉醉在小小的屋裡,不忍離去。而我,對於音樂的熱情遠不如飢餓的召喚,獨自前往街角的日式料理店,好好的祭拜好五臟廟。而店裡頭放的清音樂配上一杯小啤酒,一樣令我陶醉。
大夥穿過市區,跨過大學,來到舒曼墓園,舒曼及其夫人克拉拉的墓碑顯得再平實不過,周遭雖有人獻花的痕跡,但依舊顯得寒酸,遠比不上台灣普通大戶人家的陰宅。
其實,我很欣賞這樣簡單樸實的墓園,因為墓園再大、紀念館再華麗,只是多消耗了子孫的資源,而他們流傳下來的旋律與事蹟,才是在後人心中真正占有份量,流長久遠的畫面。

 告別了科隆波昂,繼續搭車南下,往後的旅程,還有許多先賢的事蹟,值得我們聆聽,還有數不盡的啤酒,等待我們品嘗!! 三個小時後,我們抵達德國的第三站 - 海德堡。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再見了! 歐洲 (1) - 阿姆斯特丹

C.W.Chen一行五人,飛過半個地球,事隔三年,再度登上英國本土,只不過這次匆匆經過。猴妹將糧草輜重運到諾丁漢安置,隔天我們輕裝從倫敦再次出發,搭乘英航飛往旅程的第一站 - 阿姆斯特丹。
一開始安排行程,並沒有將阿姆斯特丹列入。個人對於荷蘭沒有太大的好感,卻乖乖地屈服於低廉的機票與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這不禁讓我想到台灣,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數不盡的景點,卻因為昂貴的機票,不僅讓外國觀光客怯了步,也增加了國民出國的負擔。如果當初荷蘭好好殖民台灣,或許我們早已成為亞太的航運中心,輕易地成為世界公民。

和上次一樣,阿姆斯特丹以陰雨與強風迎接我們,由於抵達時已經夜幕低垂,我們便窩在溫暖的公寓裡休息,晚餐就由手腳俐落的葉媽媽,將速食麵與超市買的生鮮,料理成一桌豐富的佳餚。事實上,在阿姆斯特丹的三天,外頭的餐廳引起不了我們的興趣,每天晚餐都靠葉媽媽掌廚、在舒適的公寓裡輕鬆地享用。既省錢,又有趣,更能盡情的喝酒。
剛從比利時帶回來的手工巧克力和荷蘭麥芽糖餅,剛好當作飯後甜點。
 連續三天,大約只有半天太陽有露臉,於是遊客們紛紛躲入博物館或美術館,我們也踩著濕漉漉的雙腳,來到上回錯失的重量級景點 - 梵谷博物館。梵谷的畫作和世界知名畫家一樣,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但在他的故鄉有豐富的收藏,四層樓的建築,還包括他作畫技巧的分析、草稿等等,是非常可貴的體驗,荷蘭也因為這位老前輩,帶來豐富的觀光財富。
一旁的國家藝廊也非常有看頭,光外觀就非常華麗。
但是整天逛博物館,對於C.W. Chen是莫大的負擔。
 來到荷蘭,即便錯過了鬱金香遍野的季節,也要去花市過過乾癮,尤其是對園藝著迷的C.W.Chen夫婦。但就我外行的眼光,怎麼看都覺得無論在種類、品質或是價格,都比不上台灣觀光花市。但世界上有多少遊客願意前來台灣賞花呢?
溼答答的水壩廣場,遊客依舊絡繹不絕,我們憑著健壯的雙腿,沿著同心圓般的運河,一圈圈,一環環的繞著。運河遊船,是大家得以坐下休息,一面聽中文解說的時刻,運河旁如積木般的樓房,是許多社會名流的住宅,和台灣印象中的豪宅大相逕庭。如果稍微注意就可以發現樓房低層樓的窗戶比高層樓的大,造成不同的視覺效果。
上回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桑斯安斯風 車村,有不錯的回憶。這次當然也不想錯過,而且這回我們繞了大大的一圈,看著一團團的遊客,帶來了肥水,帶走了木鞋,沿途商家各個笑呵呵。
在阿姆斯特丹短暫停留三天,體驗到水鄉澤國的浪漫,也看到夾在列強中的小國如何撐起一片天。旅程的第四天,我們包好自製的午飯,搭上便捷的德鐵,無聲無息的越過邊境,來到西歐的大國 - 德意志邦聯共和國。
而德鐵的舒適與準時,總是讓我忍不住想多讚揚他幾次。不到三小時,列車駛過科隆大橋,來到我們德國的第一站 - 科隆